南方周末4天前对隆平高科超级稻的起底和质疑,因隆平高科通过新华社的回应,在前天和昨天继续引发舆论发酵,大有越描越乱之势。
南周对隆平高科稻种“两优0293”在安徽带来减产甚至绝收的质疑有四:绝收原因,涉嫌欺骗,量不高,质不优。在门户网站悉数转发后,舆论对隆平高科超级稻的质疑不断加码,以至隆平高科通过每日经济新闻的“天气原因”解释被淹没。
在这种情况下,新华社发声了。上周五晚22时,新华社刊文《隆平高科回应水稻绝收:天灾》,对南周为代表的四点质疑进行逐一回应。
“天灾”,从标题上就直奔绝收原因而去:“隆平高科回应称,2014年7月至8月,安徽全省平均气温26.2摄氏度,为1994年以来最低,其中蚌埠气温为半个世纪以来历史同期最低,由此引发稻瘟病。由于该病受气候影响较大,因此使得安徽当地包括‘两优0293’等容易感染稻瘟病的品种出现减产或绝收情况…”
但这样的回应既便出现在新华社这样的平台,部分舆论并不买帐,因为并没有解释清楚同样的低温下,为何只有“两优0293”大面积绝收:“安徽省种子管理站的调查报告认为,此次稻瘟病的发生与当时的天气阴雨、寡照、气温低有关,但为什么在同样天气条件下,只有‘两优0293’出现大面积稻瘟病?”
都是老天惹的祸!@叶檀叹了一声:“呵呵,可怜的天气!”
是否涉嫌欺骗,这的确是需要重点回应的:“隆平高科表示,公司在产品内外包装上都对该品种易感稻瘟病做出了标注,也对大田生产给予了一定技术服务,包括短信提示天气异常、App推送种植知识等,但由于稻瘟病的凶险程度非常高,这些措施并不能完全防止稻瘟病发生。”
又是一个难以令人满意的答案。因为南周也承认,隆平高科在包装上做到了内外标注,但是,“在‘两优0293’外包装袋上明确标注‘抗性:稻瘟病平均5.6级’,这在稻瘟病抗性分级标准中意味着,发病率不到25%”:“然后撕开包装袋,混杂在种子中的,还有一张白色纸片。在抗性5.6级之后,多了四个字:‘最高9级’。这意味着,发病率超过50%,甚至达到100%。”
内外包装不一致,将最严重的最高9级隐藏在种子中,这就是内外都有标注吗?财新网不得不承认:“不断刷新成绩背后,暗藏问题被掩盖。产量几乎成为唯一的目标评价体系下,抗性、口感、品质、资源消耗等没得到足够重视。对于超级稻,坊间一直有‘都是大水大肥堆出来的’评价。农业部曾引述专家说法称,化肥施用对粮食增产贡献在40%以上 。”
对于产量问题,已没有太多的东西可以挖掘,仍停留在“从试验到推广仍然有很长的路要走”。
但是,关于超级稻的质量属“喂牲口级”,日本只是用作饲料,新华社的澄清出现了值得琢磨的地方,在提及杂交稻质量时即有解释:“超级杂交稻是一个很宽泛的概念,包含了数百个品种,笼统地说超级稻米质低口感差并不科学…高产和高品质并不矛盾,它们也只是水稻诸多特征中的两个。实际上我国目前用于大面积生产的超级稻大部分口感不输常规稻...目前我国超级杂交稻的研究已经朝着‘高产优质多抗广适’的方向发展,‘偏科’现象会越来越少。”
高产优质多抗是方向,是否已然承认现在高产兼顾优质并没有解决呢?换句话说,在国家粮食安全的大战略下,目前重在冲“量”,“质”是其次要解决的问题。还有,如此争论,无论是媒体披露还是当事方回应,显然都欠缺公信力。
谁来告诉公众“超级稻争议”的真相?在新华社澄清之后,新京报的追问及时到来:“万亩超级稻的减产绝收,真相到底如何?显然,这不能靠媒体的报道来定性,更不能只听隆平高科一家之言。对此,主管部门的权威声音不能缺位。‘超级稻争议’绝非小事。”
指出“超级稻争议”不仅涉及农民的利益后,新京报评论将维度切换到科学家的声誉:“隆平高科方面则对质疑一概否认,并启动危机公关,4月9日,袁隆平院士带领农业部及国内17个省份200多名专家,参观了海南多处高产杂交水稻试种基地,似有为超级稻正名之意…袁隆平在国内享有很高的威望,以其名字命名,并且是他自己参与发起设立的企业陷入负面事件,却真相不明。如果确实只是因为天气原因导致的减产绝收,却被社会误解,那对袁隆平院士和当事企业也不公平。”
要真相!请有关主管部门发声!舆论汹涌下,农业部现身了,且是和人民日报强强组合。
“安徽减产绝收稻种并非超级稻”,这是农业部的声音。前日刊发在人民日报第四版的定调一时让媒体有错愕之感,随后被醒过神来的五大门户迅速置于首页。
人民日报记者语气肯定:“近日引发社会关注的稻种‘两优0293’没有参加过农业部组织的超级稻品种认定,不是‘超级稻’品种。”
没错,依据就在于,农业部对超级稻的认定是动态变化的:“2008年,农业部印发了《超级稻品种确认办法》,在产量高、品质优、抗性强、适应广的要求下,明确超级稻的品种指标、确认程序和退出机制。2005—2015年,农业部累计冠名了146个超级稻品种。由于冠名后推广面积不达标等因素,陆续有28个品种被取消了超级稻品种资格。目前仍有118个超级稻品种在确认范围内。”
农业部是想一锤定音吗?但这一锤偏偏却砸在了舆论的风口浪尖上。@北京厨子新号想起了一个有关马的比喻:“白马非马,比较残酷。”@张晨初艺术空间不相信这样的结果,一句“咋回事”后提出建议:“建议@崔永元的团队去实地调查。”
而且有一个细节,各大门户在转载《农业部:安徽减产绝收稻种并非“超级稻”后》,都加进一个插图:在绿油油的水稻试验田里,竖着一个木制牌子,牌子上面写着红色大字“袁隆平超级稻,两优0293”。
不只是要加入这样的插图,澎湃新闻昨日直接提出疑问:“农业部否认,袁隆平默许?安徽万亩水稻减产绝收,涉事稻种是不是超级稻仍存疑问。”
疑问是有证据的,且就近取材:“水稻减产绝收的消息让超级稻备受质疑。然而,人民日报4月11日报道称,农业部否认涉事的‘两优0293’为超级稻品种。而就在一天前,袁隆平接受湖南日报采访时表示,‘不能以个别品种出了点问题,就全盘否定超级稻’。事实上,在隆平高科的官网、‘两优0293’的宣传资料上、以及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官网和相关学术论文上,‘两优0293’均被冠以超级稻的称谓。”
向前延展,更是疑问重重:“在隆平高科官网的产品介绍里,‘两优0293’后用括号注明其为‘超级稻’,在其官网主推的众多产品里,仅‘两优0293’有此标注,显得格外醒目… ”
除了隆平高科官网,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官网也有这样的定义:“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官网一条‘超级杂交稻攻关’的信息称,‘两优0293’于2005年前实现在同一生态区有两个百亩片连续两年单产达到800公斤的验收指标,中国超级杂交稻第二期目标提前一年实现,这标志中国超级杂交稻育种研究再次超越自我,继续领跑世界。”
于是,澎湃新闻有理有得出结论:“诸多公开资料已显示,无论在商业推广还是学术研究上,此次涉事的‘两优0293’都被认定为超级稻”。
到底是不是“超级”,争论还在继续,但现在该怎么称呼“两优0293”?今天出现在新浪首页的该稻种有了新名字“问题稻种”——《隆平高科问题稻种安徽遭弃:曾在多省出现过绝收 》。这篇转自长江商报的文章,在新浪页面点击“长江商报”时已经变成了404。
仍为拨雾见天,微信公众号“罗昌平”倒是想起了一封信,《李昌平致信袁隆平︰给农民留几粒真正的种子》。
4年前,还是“三农”问题研究生的李昌平在信中这样评价袁院士:“您是当之无愧的杂交稻之父,13亿中国人能够吃饱饭的第一功臣…您80高龄了,还在继续攀登杂交稻的新高峰,我相信您一定会研究出更高产的杂交稻新品种。可我却希望您老在有生之年放弃杂交稻新高峰的攀登,转向培育常规水稻品种。”
行文中不断出现肯定加但是的句式,以此先肯定袁老师的贡献,再提出建议:“袁老师,您为人类的食物安全做出的贡献是彪炳史册的,但您也可能是消灭农民种子主权的第一人,尽管您是无意识的…13亿人口的中国,需要您老人家回过头去严肃思考国家的种子战略。能不能立法规定:必须保留30%的常规种子…我之所以给您写信讨论种子问题,而不是给政府部门写信,是因为我觉得您老是个严肃的科学家,是个可以从商业战车上从容走下来的科学家。很多政府官员和科学家做不到这点,我相信您能!”
是的,袁院士是科学家,但隆平高科却是上市公司,长江商报即在追踪隆平高科近日的股价变动:“‘两优0293’致使安徽万亩农田绝收,直接影响到了其股价,4月9日重挫5.12%,10日在大盘大涨1.84%的情况下,仍下跌1.61%…”
(文/刘长江)
评论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