海尔最先进的工厂干净明亮,员工称为创客,顾客意见能立即传送到制造岗位,能更快生产出符合市场需求的产品。(来源.海尔提供)
过去,家电商的营运方式是由企业设计产品,再卖给用户;现在,海尔则让用户决定海尔该生产什么;它先用网站(众创汇平台)搜集用户需求,再由互联工厂做出产品。
海尔集团副总裁陈录城说,传统的模式,做产品都是在做库存,不一定卖得出去,现在是为用户生产,每一台做出来都知道要卖给谁。
全球家电龙头,革自己的命自问:怎么知道未来还需冰箱?
目前海尔已建立冰箱、空调、洗衣机等八座互联工厂,工厂数约占全球工厂的七%;取名互联工厂,意味着海尔想把用户跟工厂连结起来,透过大规模客制化生产,满足用户需求。
坐稳全球大型家电的第一品牌,海尔为何要革自己的命,把商业模式“倒”过来?答案就是危机感。
翻开海尔上市财报,可以看出海尔集团首席执行长张瑞敏的忧虑,其家电营收虽超过新台币八千亿元,但净利率始终在五%左右,若是无法提高附加价值,恐步上日本东芝、索尼的后尘。
更可怕的是,风起云涌的平台企业正在侵蚀家电市场,像是爱奇艺与小米纷纷跨入电器行业,此外,分享经济的盛行,也让海尔如坐针毡。
海尔集团制造总监赵立国说:“你怎么知道,未来还需要冰箱、洗衣机?”
导入定制生产提高售价,兼赚服务财
赵立国解释,像是分享单车,一夜之间“占领”青岛,中国平台企业的快速兴起,若未来出现分享冰箱、分享洗衣机,何必要买家电?
于是,他们导入了定制生产的革命。定制家电,一来可提高售价,如,母亲社群专用的干衣机,价格比同业高出一五%;二为把家电当成上网工具,连结生态圈,提供顾客整体解决方案,还可以赚到服务的钱。
现在,你可以透过iPad购买海尔智能冰箱,选择自己喜欢的颜色、尺寸、材质,还可以印上名字。海尔想卖的不只是冰箱,而是围绕冰箱形成的生态系;智能冰箱就像是个大管家,结合了爱奇艺、苏宁易购,可以推荐食谱、追剧,它还连结美食网,用户可购买产地直送的水果。此外,海尔还从一百三十七万冰箱用户的使用行为,找到用户的烦恼加以改进,如,透过App可以在下班前调节冰箱温度,先解冻晚餐要用的肉品。
在青岛,海尔最先进的第八座智慧工厂。
在占地约十二个足球场大的工厂,我们最先看到的,不是机器手臂,而是一个各项数字不断跳动着的大荧幕;全中国使用海尔中央空调的饭店和大楼的耗电量、设备稳定度等数据,即时传输到这里。可以侦测空调异状,海尔可提前派人维修,避免停机造成客户损失,客户也能轻易算出空调节省的电费。
再往工厂走,自动化设备上装着上万个感测器,几千项数据不断回传到监控室,若产线发生异常,监控人员立即可处理。
“用户为王”,贯穿智慧工厂的主轴。在这栋互联工厂里,用户可以参与空调设计与制造,上网即可知道生产进度,透过摄影机看到制造过程。
产线上,组装不同型号的空调,电脑荧幕上,每一个产品都附有顾客档案,系统会依据员工的生产品质、不良率与用户满意等给予排名,这个排名连结个人绩效。八条产线,仅用了三百位员工,比过去整整少了四成。
设计、制造,用户都参与研发时间缩短,四个月可推新品
在这个模式下,海尔的中央空调产品虽较同业贵五成,但是因为可以提供客户预警维修、监控异常与省电服务,让它的销售量三年成长四倍,成为中国成长最快的品牌。
大规模的定制,最难的就是拿捏成本与数量,客制化的程度越高,成本越高。海尔透过社群经营,解决这个难题。
以海尔的定制平台“众创汇”为中心,当用户提出点子的按赞数、讨论量达到一定规模后,平台会衡量现有产能与成本,决定是否承接;再由设计师提案,交由用户票选;得票数最高提案,由电脑模拟产品后,再请教用户意见;之后做出样机,抽选用户试用,听取回馈,改造产品。
当产品定型后,再释出早鸟价,邀请用户下单,订金三成,累积到足够下单量后,用户支付尾款,海尔就下单请工厂生产。
这种客制化生产的优势在效率。过去家电产品开发期长达一年,现在靠着集结用户、外部供应商的平台力量,四到六个月就可以开发出一款商品,研发时间至少缩短五○%以上。
海尔定制平台总经理王晓虎说,今年海尔的新机种几乎都是用这种方式诞生,约占全体产品的一○%。
中欧国际工商学院战略学副教授陈威如认为,过去卖家电讲求的是效率,现在讲求的是给解决方案,两者需要的能耐很不一样,卖解决方案必须很了解消费者需求。
然而,家电是冰冷的产品,重购率不如消费电子,这个模式的挑战在于,如何黏住粉丝?陈录城指出,海尔有专门操作社群的十人团队,为了创造话题,他们举办各式的比赛,例如,为了凸显洗衣机的稳定性,比赛谁在洗衣机转盘中心立的钱币、香槟杯最多。
员工绩效不再看多会挣钱现在KPI“看创造多少用户”
这套客制化模式,也改变了海尔看待员工绩效、选择供应商的标准。
海尔将设计师、供应商、工厂分级,根据满意度、产品品质、成本等不同指标,等级最高者,在平台上可优先选案。
对员工的绩效评等方式也翻新。张瑞敏曾说:“现在海尔的损益表变了,过去看挣多少钱,现在看创造多少用户。”海尔的会议室里,都贴了张“共赢增值表”,这是海尔的新损益表,不再单纯用净利去看经营成绩,还要再加上顾客价值,如用户资源(包括活跃用户数、回购率)、场景收入(因解决客户困扰所得的收入)、生态收入(跟社群合作的收入)等项目。个人绩效算法也因此而改写。
贴近用户需求,让海尔近五年的净利成长了八八%,效果逐渐显现。
但这条路并不好走。陈威如分析,海尔走的平台模式,创造销售额多半被生态圈的合作方拿走,平台则靠收取服务费用获利,因此营业额小、毛利率高,跟对手美的靠代工的规模成长模式不同。
只是,家电市场逐渐形成寡头垄断,海尔若要持续成长,必须找到家电的蓝海市场,才能显示平台的威力,所以海尔近来切入成长最快的智能家电市场,以求成长。
“我们不是在做一个工厂,我们是在经营一个生态圈,”赵立国强调。提高附加价值的策略之路,比起降成本之路难了许多,海尔用这十二年来的自我颠覆,证明它是个勇敢的先行者,要建起一个别人无法模仿的家电生态体系。
海尔零库存革命,生产前就知道产品卖给谁
■现在,
用户为王用户
↓
表达意见、需求
↑
提供客制化产品客制平台(众创汇)搜集用户意见,当讨论量达到一定规模后,衡量是否制造(以用户意见为中心,打造零库存生产,产品研发时间少一半)
↑↓
供应商平台(海达源)依照用户满意度等指标评等供应商海尔定制交由设计师提案,让用户票选智慧工厂先做样机让用户试用,听取回馈,之后才量产过去,制造为王海尔设计,企画
↓
供应商以成本、交期、品质筛选供应商
↓
工厂制造
↓
经销商通路贩售
↓
消费者(线形流程,消费者不埋单,就会有卖不掉的库存)
评论列表